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与孩子交流时,要避开这类隐形炸弹

   日期:2024-09-07     来源:www.blogdafe.com    浏览:800    
文章简介:爸爸妈妈在和孩子在一块的时候,必然会和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让父母们更好的认知孩子的成长状况,而与孩子的言语交流又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法,但有的父母一直感觉和孩子聊天是一件非常累的事,甚至不知该说些什么。目前大家就来剖析...

              

    爸爸妈妈在和孩子在一块的时候,必然会和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让父母们更好的认知孩子的成长状况,而与孩子的言语交流又是进行交流的主要方法,但有的父母一直感觉和孩子聊天是一件非常累的事,甚至不知该说些什么。目前大家就来剖析怎么样能和孩子更好的进行交流,准时避开和孩子交流的雷区。

雷区1、提问式交流。

不少想要知道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一直使用提问的方法:“你在婴幼儿园如何啊?”“你们婴幼儿园今天都在玩什么?”“老师今天教了什么?”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进步有限,不可以非常不错的理解爸爸妈妈话中的意思,甚至不可以非常不错的组织我们的语言,对于父母如此的提问回答不上来,也不想回答类似的问题。在和孩子交流中要尽可能防止提问式交流,而应使用类似“我猜你今天在婴幼儿园玩滑梯了?”如此互动交流的方法来和孩子交流,可以让孩子身临其境的表达。

雷区2、不自然交流。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喜欢捏着嗓子或者装作某个动漫人物的声音,有时也会模仿孩子的某些表达方法与孩子交流,比如:“喝水水,洗脚脚”。父母本来是想用如此的交流方法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达到“平等”交流,但如此的交流方法,在孩子言语进步期,没为孩子打造起一个标准的语言环境,会干扰孩子的言语进步。

雷区3、多讲少听。

父母们和孩子在一块的时候,我常常听到的都是父母的声音“孩子你看……,是如此……那个不能……,却极少可以听到孩子讲话。有时候父母们和孩子的交流更像父母我们的单口相声,孩子对这件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总是在爸爸妈妈的各种情绪中被忽视了,从而致使孩子做事拖拉等不少失去自我的不好的习惯。大家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有时需要静下来听听孩子想要表达些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否定,先听一听孩子的表达,知道孩子的需要。

雷区4、逗孩子。

在我刚结束的家乡之旅中,我在不少场所看到一群成人把一个孩子围在中间“逗”。“今天和我回家吧,你父母把你送给我了!”“你的鼻子呢?刚刚我把你的鼻子偷走了!这下你没鼻子啦!”一群成人乐不可支,被围在中间的孩子一直惊惶失措的站着,有些直接扁扁嘴大哭起来,还不忘向叔叔阿姨讨回我们的鼻子。父母在旁边有时配合着“叔叔阿姨,在和你开玩笑呢,不要哭”,还要对周围的朋友说“这孩子怕生”或者“今天午觉没睡醒,有点闹人”。

孩子的言语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可以知道“言外之意”,当成人有这种逗弄的言语,孩子会直接根据字面意思理解,“父母不要我了!”“我没鼻子了!”,孩子在这种理解下,会害怕、会哭就不奇怪了。有时爸爸妈妈也会吓唬我们的孩子“你叛逆,我不要你了!”这类逗弄和吓唬的话会给孩子导致非常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安全感和亲子关系。

期望所有些父母都能避开和孩子交流的雷区,每一个家庭都和睦幸福,每一个孩子都能开心的成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